close
你知道嗎,聯合國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母乳會等權威機構,呼籲全球的母親們將母乳喂養堅持到孩子滿兩歲。很多年輕媽媽表示懷疑——難道可以讓孩子吃這麼久的母乳?那為什麼我周圍的人、包括醫生,都在勸我六個月就給孩子斷奶呢?他們說,六個月以後的母乳就沒什麼營養了,而且,如果不斷奶,孩子就不好好吃飯。
 
母乳喂養孩子很幸運
 
大量的研究證明,母乳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富含營養,如脂肪、蛋白質、鈣和維生素等等,尤其是對孩子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兒自身的免疫系統要到六歲左右才健全,在這之前,長期的母乳喂養,等於為孩子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夠有效地預防諸多疾病的侵襲,比如耳道、腸胃和呼吸道等幼兒常見感染,以及幼兒癌症、少兒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等重症。那些過敏體質的嬰兒,更是應該母乳喂養至一歲以上。特別神奇的是,隨著孩子月份的增長、對輔食攝入的增多,吸吮母乳頻率有所降低,母乳卻會自動濃縮養分和抗體,將孩子所需要的營養絲毫不差地輸送進來。
 
醫生表示,母乳在各個階段都有營養,但在寶寶一歲後,純母乳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能量需求,所以要添加輔食。無論如何,能有奶吃是寶寶的福氣。延長母乳喂養,有助於鞏固母子親密關係、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疲勞、受驚、煩躁或者悲傷時,吸吮母乳能夠給予孩子最及時最有效最溫馨的安慰,讓孩子在需要幫助時,得到的是人的幫助,而不是物品(奶嘴、玩具、零食等)。此外,吸吮動作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這個需要直到三歲左右才淡化。長期母乳喂養,使得孩子在母親的懷抱裡徹底滿足這項生理需求,母親的乳頭也不像其他吸吮替代品(手指、奶嘴、玩具、零食、被角、頭髮等等)那樣會變質、壞掉或者弄髒。從母親那裡得到吸吮滿足的孩子,往往很少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者將所有拿到手裡的東西放進嘴裡,也因此減少感染疾病的機率。同時長期的母乳喂養還有許多其他好處,比如有利於幼兒口腔的發育、從而提高語言能力,比如母乳中獨特的生長激素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另外也有利於母親自身的健康。
 
將乳汁吸出來裝瓶喂不可取
 
很多上班族母親,通常習慣用吸奶器吸出母乳再喂給孩子。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生表示,寶寶在媽媽乳房上吃奶的時候,不但吃到乳汁,而且還有媽媽乳房表面以及乳腺管當中正常存在的細菌。這些細菌奠定了寶寶腸道內細菌的基礎,也很好地保證了寶寶的腸道發揮其“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的作用。要知道,吃母乳的寶寶,和吃配方奶的寶寶免疫力有所差異,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二者的腸道菌群有著明顯的區別,母乳寶寶腸道含有47%的雙歧桿菌,奶粉寶寶僅為15%,因此母乳寶寶出現腸道疾病的風險要低很多,這樣的保護作用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以後。因此媽媽無須在每一次喂奶前過度清潔乳房,如需清潔,也就是用清水清潔皮膚表面。而即使媽媽在喂奶前清潔,也不可能將細菌全部去除掉,當然,也沒有必要每次都清潔。這也是母乳喂養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益處。
 
專家表示,在寶寶吮吸媽媽的乳頭時,獨特的深入含接大部分乳暈並依賴兩頰脂肪墊,形成密閉空間的吮吸方式,與淺淺地吮吸並依靠重力與負壓獲得乳汁的方法,在促進孩子口腔肌肉下頜骨的發育效果上,有天壤之別。前者使面部和口腔相關肌肉,骨骼以及神經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對錯牙合(最常見的是地包天)有很大的防護作用。而後者,反而是錯牙合最大的風險因素之一。
 
一些年輕媽媽將乳汁吸出來,瓶喂,則是人為地阻斷了這樣的正常連接,一定會帶來某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醫生表示,例如,由於不能夠正確地使用奶瓶喂養,過度喂養十分常見,吸出來瓶喂的媽媽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吸出來的母乳量達不到孩子的“需求”,儘管這樣的需求比孩子真實的量大了很多,因為使用瓶喂,人為“灌”喂加不正確的喂養姿勢使得地心引力也發揮作用讓乳汁更快流出奶瓶,這樣一來,同樣的奶量,在媽媽乳房上可能要用20分鐘吃完,用奶瓶就可能只需要5分鐘。加上媽媽使用吸奶器有可能效果不佳,使得媽媽覺得自己奶量“不足”。這會很大程度上打擊媽媽的信心,從而錯誤地判斷自己“奶少”!此外,國外有pittard等人的研究證明,乳汁吸出保存後,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會黏附到盛放的容器壁上,還會發生細胞溶解,因此乳汁中的白細胞是降低的。
arrow
arrow

    cantalo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